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题》期末考试必备题集
奥鹏期末考核
11195–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题》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论述题:
(1)论述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2)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北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州、县两级。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府一般设于要地;军设于军事要冲;监设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地区。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又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从而加强了对地方上的控制。
(3)实行官职差遣制度,加强专制。官、职、差遣制度是北宋实行的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4)改革科举制度。北宋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增加了殿试。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
(5) 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取消殿前都点检,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
(7)在财政与法律方面,收回财权,加强法制。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中央还派京官去地方上监收。
(2)论述并分析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首先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发展。在丝织业方面,手工业工场主所拥有的织机数量有很大的增加。例如苏州的织机有三四千张,织工总数不下万人左右。工场主是为赚取利润,即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而经营的。再以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为例。手工作坊或工场主有数千户,雇佣“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
其次,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还表现在包买商直接或间接控制手工业生产的现象,比过去有明显发展。这些包买商通过贷给工本,供给原料和生产工具等方式,控制和剥削小生产者。从康熙至乾、嘉、道期间,在江宁、苏州等地出现了许多由大商人开设的“账房”,拥有大理的资本、原料和织机。“账房”拥有大量资本,他们把原料(丝),甚至工具(织机)分给许多小机户进行生产。这种“账房”,就是一种大包买商。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是十分缓慢和不平衡的。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三:首先,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所造成奥鹏期末考核的农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使小农经济微弱不堪,无力扩大再生产,不能造成迅速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社会生产力;而地主阶级的剥削所得,又主要用之于生活上的消费或购置土地,很少转化为资本。其次,中国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历来执行“重本抑末”政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这种传统政策的执行又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三,明清时期工商业中封建性行会的盛行,也对工商业的自由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
(3)试分析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影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内容:①在内政方面,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擢选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整顿了邮传和铨政。
②在经济方面,张居正的成绩最为突出。他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明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十分繁杂,当时的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此外,还规定农民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特殊的土贡等等。
影响和意义:张居正改革对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死,反对派反攻倒算,改革的成果很快毁于一旦。张居正改革另外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条鞭”法解决了逃役问题,为赋税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促进了货币化纳税,扩大了货币流通的范围,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使商贩和工匠获得了人身自由,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4)分析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州,浙江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明夷待访录》等。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其杰出贡献在于他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
(2)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其主要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和《亭林诗文集》等。顾炎武的哲学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在政治思想方面,顾炎武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
(3)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黄书》、《读通鉴论》、《宋论》以及《永历实录》等。王夫之继承了宋代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
总之,三人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5)论述东汉封建政府职能的调整并且分析其原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中央政府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实际权力在中朝的尚书台。形成“虽有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
(2)加强监察机构
a提高御史中丞的地位。秦和西汉中央最高监察官为御史大夫,汉成帝年间,由何武建言,设三公官,以御史大夫改作司空,分行丞相职权,地位是很高的。
b复置司隶校尉。西汉武帝时始置,为中央要职,又是地方监察官、负责监察京师百官,至成帝时废。东汉立国后,复置之,又扩大其职权,并领一州。东汉时皇帝常授予司隶校尉以极大权力,以限制外戚、宦官等权臣的横行不法。
c扩大刺史的职权范围。全国分十三州(部),置刺史一人。其职权除与西汉相同者外,另年举刺史所辖州茂才一人。于是刺史增加选举之权。同时,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亦转归刺史。东汉皇帝有时还依靠刺史处理地方政务.东汉初年中央集权仍有作用。
(3)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废除内地郡国都尉
光武帝裁并400多县,边塞的亭侯吏卒也陆续罢省了。这些措施主要为省开支。地方政权中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州的地位由监察区域逐渐变为具有郡职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行政区域;刺史则相应地变为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刺史举劾官吏,不再需要三公案验,即可黜免。
(6)论述清朝中央与地方主要政权机构的作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这是清朝特设的权力机构。雍正十年(1732)正式改称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理藩院:清代创设的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内务府:清朝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的机构。
地方行政组织 清代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道、府(与其平行的有直隶州、厅)、县(与其平级的有散州、散厅)四级。并边疆特别行政区。
鸦片战争前,清朝共设置18个行省。省级最高官员是总督和巡抚。每一省或二三省设总督,各省均设巡抚(有的是总督兼)
道设道员,为省藩、臬二司与府、厅中间一级的地方长官。
基层政权组织――保甲制(牌甲制) 保甲,是清代实行的一种严密控制人民的基层行政组织。里甲制,是专管赋役的基层组织。
特别行政区的管理制度 清代在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设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在西藏,达赖(驻拉萨)和班禅(驻扎什伦布)掌政令,行教化,同为政教僧俗领袖,但他们必须接受清“驻藏大臣”的管辖和约束。
以上措施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极盛,对社会的控制太严酷,以致于束缚了社会的发展,封闭性越来越强,闭关锁国,最终造成的是中国近代的衰落。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简答题:
(1)概述东汉时期的宗教有何发展。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2)道教:东汉后期,民间巫术与黄老学说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早期的道教思想。琅邪宫崇所得“神书”即《太平清领书》呈上汉顺帝,它的内容以阴阳五行为主。道教就是以这种思想和著作进行宣传,组织而形成的。今存残本《太平经》系《太平清领书》演化而来,是道教的主要经典。
(2)概述庆历新政的原因、经过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3)简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江南丝棉纺织业中产生的原因和经过。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4)简述唐代的府兵制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5)简述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王安石变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势。但由于变法触动了北宋大地主集团利益,所以受到他们的抵制。
(2)变法的意义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三、论述
名词解释:
(1)裘卫诸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2)七国之乱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3)二里头文化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4)五德终始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5)弭兵之会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