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灾害地理学》期末考试必备题集
奥鹏期末考核
68303–福建师范大学《灾害地理学》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论述题:
(1)试论述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主动适应是减少气候对人类健康及生活的不利影响及利用气候环境的过程,是为增强社会及经济活动的生命力,减少其对气候依赖及社会对气候系统的脆弱性而采取行为或经济结构全部调整的过程,因此,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行动。
1)气候变化研究是认识气候变化原因和可能后果,减轻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以及使人类社会适应不可避免后果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2)由于气候系统跨度的长期性、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不能马上恢复,使政策制定极不科学,面临如何对付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带来的威胁。
3)开展气候综合评估,气候变化预测研究。
4)加大各种法律法规实施。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2)试论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气候灾害的可能影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对灾害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几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灾害问题更突出时期。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口进一步增加,将对气象灾害形势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靠扩大投资和大量消耗资源与牺牲环境实现经济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减轻气候灾害的影响程度。
(二)社会转型刺激全球气候变暖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首要任务仍是消除贫困、发展经济。而要摆脱停滞或缓慢增长状态,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化来解决。因为只有工业化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
我国已步入快速工业化阶段,正经历从农业社会发展变迁到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社会转型带来两个后果:
一是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二是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会随之增加,工业化必然导致能源消耗以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引起大气中CO2的浓度升高,由此可能会加剧全球变暖的步伐,及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3)中国洪涝灾害多发区域及各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自然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4)论述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基本条件
①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
②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土石碎肩团体物质来源。
③水源条件:短时间内可提供充分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2)人为因素
①不合理开挖,破坏山体结构;
②弃土、弃渣、采石;
③滥伐乱垦,破坏地表植被,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
防治:
(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他主要工程措施,作定的防护建筑物。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
(5)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简答题:
(1)气候变化有什么特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2)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区域气候变化的周期是存在的,大尺度的气候变化也有周期性。如近百年的气候研究表明,降水具有20~30a循环周期。
(3)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4)气候的突变性。所谓气候突变是指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跳跃式地转变到另一稳定状态的现象。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2)冰雹形成的物理条件有哪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有位势不稳定层结,低层有逆温,中空有冷干空气;
(2)有较强的水平垂直切变;
(3)有高、中空急流和低空急流存在;
(4)具有一定的触发条件。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3)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有哪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提高暴雨的预报水平,同时加强汛期堤防、水库、通讯建设和管理,实现通讯、预报、报警网络化,争取防汛抗灾工作的主动权。
(2)进一步提高全民的防汛意识,把防汛准备和抢险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3)强化薄弱地带的防洪能力。
(4)加强防洪法制建设,建立执法体系。
(5)加强水利建设投入,改革投资体制。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4)影响干旱灾害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降水量偏少的程度是决定各类干旱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2)不同作物和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抗旱能力不同,作物品种或生育期的不同水分的需要量不同,受旱程度就有较大差异。
(3)土壤种类、性质、结构、厚度,甚至耕作措施、施肥等都与土壤干旱的程度有关系。
(4)各种大气参数对干旱影响。如大气的湿度及风速制约气温的高低等。
(5)人类活动及社会因素对干旱影响。人类的过度放牧、农垦、毁林开荒助长了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6)大气环流和主要天气系统持续异常对大范围干旱有重要影响。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5)暴雨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2)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的水汽必须上升到空中才能凝结成云雨。
(3)持久的作用时间。即降雨天气系统启动缓慢、静止不动和多次重复出现降雨系统,使作用时间持久,雨量明显增大。
(4)有利的地形。暖湿气流遇到山脉和丘陵被迫抬升,构成暴雨形成的有利条件。最大雨量往往出现在500~1000m高度的迎风坡上。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6)台风源地、生成条件、影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暖水层深度要不小于60米,其温度不低于26.5℃;二、二、要有适合的流场(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奥鹏期末考核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7)赤潮概念,形成条件。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形成条件: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①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②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②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8)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分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9)中国旱灾的多发区域及各区域旱灾多发的原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10)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11)崩塌的形成条件。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12)寒潮概念,形成及影响我国的寒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名词解释:
(1)热岛效应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2)台风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3)梅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4)寒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5)沙尘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6)城市气候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7)灾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8)灾害地理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9)地质灾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0)火山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1)斜坡变形(破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2)崩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