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1640》18春在线作业1-0001
设汽车重力为G,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受横向力为Y,则横向力系数μ为(    )。
 A:μ=Y+G
 B:μ=Y-G
 C:μ=YG
 D:μ=Y/G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设(    )。
 A:三个等级
 B:四个等级
 C:五个等级
 D:六个等级
 砾【碎】石路面的混合料中细料含量过多,将导致(    )。
 A:使施工不容易压实
 B:破坏粗集料的骨架作用,降低路面强度
 C:增强粘结力,增加密实度
 D:基本不透水,故水稳性好
 石灰及二灰稳定类结构层拉应力验算时,材料强度龄期为(    )。
 A:7天
 B:28天
 C:90天
 D:180天
 路面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
 A: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行驶环境
 B:给道路使用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C:防治路基出现滑坡、崩塌等病害
 D:承受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下传给地基
 路面损坏可分为裂缝、变形、松散、接缝损坏及其他损坏五大类,路面结构中部分材料的散失或磨损指的是(    )。
 A:裂缝
 B:变形
 C:松散
 D:接缝损坏
 关于路面结构层次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路面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
 B:面层是直接与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表面层次
 C: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D:垫层介于面层和基层之间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度降低时强度提高、温度升高时强度降低
 B:温度降低时强度降低、温度升高时强度提高
 C:温度降低时强度降低、温度升高时强度不变
 D:温度降低时强度不变、温度升高时强度提高
 关于竖曲线半径,正确的是(    )。
 A:规范中只规定一般最小半径,没有规定极限最小半径
 B:规范中只规定极限最小半径,没有规定一般最小半径
 C:规范中没有最小半径限制
 D:规范中规定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
 A:平面设计
 B:纵断面设计
 C:横断面设计
 D:竖曲线设计
 S1为超车汽车加速行驶的距离,S2为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3为超车汽车完成超车时,其与对向来车之间的安全距离,S4为整个超车过程中,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则超车视距S大小为(    )。
 A:S=S1-S2-S3+S4
 B:S=S1+S2+S3+S4
 C:S=S1+S2-S3+S4
 D:S=S1-S2+S3+S4
 路基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的积水,主要通过(    )排除到路基以外的天然河沟中。
 A:涵洞
 B:跌水
 C:排水沟
 D:盲沟
 路基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其应力作用范围一般深度是在路基顶面以下0.8m范围之内,此部分路基称为(    )。
 A:路堤
 B:路堑
 C:路床
 D:路面
 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    )。
 A:0.1~0.16
 B:0.2~0.3
 C:0.3~0.4
 D:0.4~0.5
 关于道路等级与纵坡度设计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道路等级越高,要求纵坡设计越平缓
 B:等级较高的道路宜采用较大的纵坡值
 C:道路的最大纵坡设计时主要参照汽车的动力特性,与道路等级无关
 D:等级较低的道路采用的纵坡值越大越好
 水泥混凝土面层板施工程序的第一步是(    )。
 A:接缝的设置
 B:安装模板
 C:混凝土的摊铺和振捣
 D:混凝土的养护和填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最小厚度一般应为18~21cm,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行设计规范采用(    )理论。
 A:弹性层状体系
 B:极限荷载
 C:经验法
 D:弹性地基板
 根据驾驶员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行车视距分为几种(    )。
 A:3
 B:4
 C:5
 D:6
 在土石方调配中,采用人力挑运土方,一“级”为10m。设L和L免分别为平均运距和免费运距,单位均为m,则平均运距单位n为(    )。
 A:n=L+L免/10【级】
 B:n=【L+L免】 10【级】
 C:n=L-L免/10【级】
 D:n=【 L-L免】10【级】
 路面面层的要求包括(    )。
 A: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
 B:足够强度和有隔温效果
 C:有厚度以扩散应力
 D:有足够的厚度以减少基层厚度
 汽车在行驶中要克服中空气阻力和道路阻力,以下属于道路阻力的一项是(    )。
 A:迎风面空气质点压力
 B:车后面真空吸引力
 C:空气质点与车身的摩擦力
 D:滚动阻力
 路基边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滑动,这种现象称为(    )。
 A:剥落
 B:碎落
 C:崩坍
 D:滑坡
 按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划分,路面可分为(    )。
 A: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B:柔性路面、半柔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C: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柔性路面
 D:半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为150.5m,则直缓【ZY】点桩号为(    )。
 A:K1+350.5
 B:K1+149.5
 C:K1+450.5
 D:K1+249.5
 道路通行能力亦称为(    )。
 A:道路交通容量
 B:道路交通量
 C:道路设计车速
 D: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切线高程T和纵距y的单位均为m,则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Z=T+y
 B:Z=T-y
 C:Z=T+2y
 D:Z=T-2y
 设汽车总重为G,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滚动阻力为(    )。
 A:f?G
 B:f+G
 C:f/G
 D:f-G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最主要差别是(    )。
 A:是否由国家专项经费拨款建设
 B:是否收取通行费
 C:是否是双幅多车道设计
 D:是否全立交和全封闭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环境美化等方面的完备程度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混合料粘结力和内摩阻力
 C:增大温度
 D:增大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
 关于路基基本构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路基由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三者构成
 B:路基宽度越宽越好
 C:路基边坡坡度取决于地质、水文条件
 D:路基高度取决于纵坡设计及地形
 级配碎石路面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
 A:集料间的摩阻力和级配
 B:集料级配和施工含水量
 C:集料间的摩阻力和细粒土的粘结力
 D:碎石的塑性指数
 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断面缩裂设置的横向接缝是(    )。
 A:缩缝
 B:胀缝
 C:施工缝
 D:纵缝
 坡度差 【 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取“+”,下坡取“-”】当 <0时,设置的曲线为(    )。
 A:凹曲线
 B:凸曲线
 C:圆曲线
 D:过渡曲线
 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    )。
 A:起点
 B:路线带
 C:中心线
 D:终点
 对路面垫层所用材料的要求是(    )。
 A:强度不一定高,但水稳性、隔热性和吸水性一定要好
 B:强度要求高,水稳性好,但隔热性、吸水性可差一些
 C:强度要求高,水稳性可差一些,但隔热性、吸水性要好
 D:强度要求不高,水稳性可差一些,但隔热性和吸水性要好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关系是(    )。
 A: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正比关系
 B: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成反比关系
 C: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D:离心力大小与曲线曲率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计价土石方数量计算公式是(    )。
 A: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B: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C: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
 D:计价土石方数量=借方数量
 汽车行驶时,从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制动停车所需的最短距离称为(    )。
 A: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错车视距
 D:超车视距
 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是指路面的(    )。
 A:强度
 B:挠度
 C:刚度
 D:耐久性
 为防止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应选择采用(    )。
 A:稠度较低的沥青
 B:稠度较高的沥青
 C:大空隙率混合料
 D:开级配
 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道路纵坡度为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则道路阻力系数Ψ为(    )。
 A:Ψ=f+i
 B:Ψ=f-i
 C:Ψ=f?i
 D:Ψ=f/i
 路面结构层次中直接与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表面层次是(    )。
 A:面层
 B:基层
 C:垫层
 D:结构层
 确定公路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技术指标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设计速度
 B:道路等级
 C:道路通行量
 D:通行能力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是指道路的(    )。
 A:设计车辆
 B:设计车速
 C:交通量
 D:通行能力
 对于具有塑性的土,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压实功能
 B:压实机具
 C:压实方法
 D:含水量和土的性质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可以采取(    )。
 A:提高沥青粘稠度
 B:减少空隙率
 C:增加沥青用量
 D:减少粗骨料含量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验算的方法有(    )。
 A:力学验算法与试算法
 B:力学验算法与计算机法
 C:力学验算法与工程地质法
 D:数值解与图解法
 理论分析表明,轮载作用于混凝土板中部时,板所产生的最大应力约为轮载作用于板边部时的(    )。
 A:1/3
 B:2/3
 C:1/5
 D:2/5
 关于坡长限制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坡长限制主要包括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
 B:若不限制最小坡长会造成变坡点过多
 C:若不限制最大坡长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影响非常大
 D:限制坡长就是说坡长越短越好
 石质路基开挖最简单有效地施工方法是(    )。
 A:人工施工
 B:简易机械化施工爆破施工
 C:水力机械化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