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1640》18春在线作业2-0001
路基边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滑动,这种现象称为(    )。
 A:剥落
 B:碎落
 C:崩坍
 D:滑坡
 水泥混凝土面层板施工程序的第一步是(    )。
 A:接缝的设置
 B:安装模板
 C:混凝土的摊铺和振捣
 D:混凝土的养护和填缝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验算的方法有(    )。
 A:力学验算法与试算法
 B:力学验算法与计算机法
 C:力学验算法与工程地质法
 D:数值解与图解法
 土石方运量为(    )。
 A: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和
 B: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差
 C: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积
 D: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比
 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    )。
 A:起点
 B:路线带
 C:中心线
 D:终点
 从路面的角度看,影响路面行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路面结构强度
 B: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C:路面结构刚度
 D:路面的平整度
 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正确的说法是(    )。
 A:驱动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C: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小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D: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按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划分,路面可分为(    )。
 A: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B:柔性路面、半柔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C: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柔性路面
 D:半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路基常见的病害中,由于山坡陡,基底的摩阻力不足引起的病害是(    )。
 A:路堤的沉陷
 B:路堤沿山坡滑动
 C:路堤边坡滑坍
 D:路堤边坡剥落
 关于坡长限制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坡长限制主要包括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
 B:若不限制最小坡长会造成变坡点过多
 C:若不限制最大坡长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影响非常大
 D:限制坡长就是说坡长越短越好
 道路的几何构造尺寸主要包括(    )。
 A:道路宽度的构成和线性的几何构成
 B:道路的宽度构成和高度构成
 C:道路线性的几何构成和道路高度构成
 D:道路的宽度构成和道路的长度构成
 对高填土路堤,为防止雨水漫流和冲刷边坡,在边坡设置(    )。
 A:排水沟
 B:盲沟
 C:跌水
 D:急流槽
 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是指路面的(    )。
 A:强度
 B:挠度
 C:刚度
 D:耐久性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可以采取(    )。
 A:提高沥青粘稠度
 B:减少空隙率
 C:增加沥青用量
 D:减少粗骨料含量
 S1为超车汽车加速行驶的距离,S2为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3为超车汽车完成超车时,其与对向来车之间的安全距离,S4为整个超车过程中,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则超车视距S大小为(    )。
 A:S=S1-S2-S3+S4
 B:S=S1+S2+S3+S4
 C:S=S1+S2-S3+S4
 D:S=S1-S2+S3+S4
 道路纵断面图上最主要反映的两条线是指(    )。
 A:地面线和设计线
 B:地面线和水平线
 C:设计线和水平线
 D:地面线和等高线
 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是(    )。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关于路基基本构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路基由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三者构成
 B:路基宽度越宽越好
 C:路基边坡坡度取决于地质、水文条件
 D:路基高度取决于纵坡设计及地形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最小厚度一般应为18~21cm,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行设计规范采用(    )理论。
 A:弹性层状体系
 B:极限荷载
 C:经验法
 D:弹性地基板
 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道路纵坡度为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则道路阻力系数Ψ为(    )。
 A:Ψ=f+i
 B:Ψ=f-i
 C:Ψ=f?i
 D:Ψ=f/i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设(    )。
 A:三个等级
 B:四个等级
 C:五个等级
 D:六个等级
 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h 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宜不小于(    )。
 A:80m
 B:160m
 C:320m
 D:480m
 路面保持结构设计所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的能力称为(    )。
 A:路面结构的强度
 B: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C:路面结构的刚度
 D: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关于图上定线所利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
 A:图上定线利用的是小比例尺地形图
 B:图上定线利用的是大比例尺地形图
 C:图上定线利用的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小比例尺地形图
 D:图上定线只能利用1:2000地形图
 关于路面结构层次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路面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
 B:面层是直接与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表面层次
 C: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D:垫层介于面层和基层之间
 设置超高是为了抵消部分离心力作用,但超高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最大超高横向坡度不宜大于(    )。
 A:1%
 B:5%
 C:10%
 D:20%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取决于(    )。
 A:路面的细构造和粗构造
 B:路面的刚度
 C:路面的强度
 D:路面的稳定性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最主要差别是(    )。
 A:是否由国家专项经费拨款建设
 B:是否收取通行费
 C:是否是双幅多车道设计
 D:是否全立交和全封闭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环境美化等方面的完备程度
 路基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其应力作用范围一般深度是在路基顶面以下0.8m范围之内,此部分路基称为(    )。
 A:路堤
 B:路堑
 C:路床
 D:路面
 路基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的积水,主要通过(    )排除到路基以外的天然河沟中。
 A:涵洞
 B:跌水
 C:排水沟
 D:盲沟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混合料粘结力和内摩阻力
 C:增大温度
 D:增大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
 关于竖曲线长度,正确的是(    )。
 A:规范中只规定了最小长度
 B:规范中只规定了最大长度
 C:规范中规定了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
 D:规范中没有规定长度限制
 设汽车重力为G,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受横向力为Y,则横向力系数μ为(    )。
 A:μ=Y+G
 B:μ=Y-G
 C:μ=YG
 D:μ=Y/G
 道路通行能力亦称为(    )。
 A:道路交通容量
 B:道路交通量
 C:道路设计车速
 D: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
 路基的应力工作区范围指(    )。
 A:自重应力作用的土基范围
 B:车辆荷载作用较大的土基范围
 C:路面厚度的范围
 D:车辆荷载作用影响较小的土基范围
 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设置应与路线中线平行,其间距一般为(    )。
 A:0.5~1m
 B:1~2m
 C:3~4.5m
 D:5~10m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指标是(    )。
 A:路基土的稠度
 B:路基土的密度
 C:路基的临界高度
 D:路基的受力状况
 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切线高程T和纵距y的单位均为m,则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Z=T+y
 B:Z=T-y
 C:Z=T+2y
 D:Z=T-2y
 沥青混凝土的劈裂强度与温度有关,规范规定的测试温度是(    )。
 A:150C
 B:100C
 C:50C
 D:00C
 《标准》中规定无需设置缓和曲线的公路是(    )。
 A:高速公路
 B:一级公路
 C:二级公路
 D:四级公路
 级配碎石路面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
 A:集料间的摩阻力和级配
 B:集料级配和施工含水量
 C:集料间的摩阻力和细粒土的粘结力
 D:碎石的塑性指数
 汽车行驶轨迹是圆滑的,决定其最大宽度的因素是(    )。
 A:前外轮和后内轮
 B:前外轮和后外轮
 C:前内轮和后内轮
 D:前内轮和后外轮
 密实类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    )。
 A:粘聚力
 B:内摩阻力
 C:压实度
 D:粘聚力和内摩阻力
 汽车在行驶中要克服中空气阻力和道路阻力,以下属于道路阻力的一项是(    )。
 A:迎风面空气质点压力
 B:车后面真空吸引力
 C:空气质点与车身的摩擦力
 D:滚动阻力
 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    )。
 A:0.1~0.16
 B:0.2~0.3
 C:0.3~0.4
 D:0.4~0.5
 路面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
 A: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行驶环境
 B:给道路使用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C:防治路基出现滑坡、崩塌等病害
 D:承受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下传给地基
 道路线形设计开始于(    )。
 A:平面线形设计
 B:纵面线形设计
 C:选线
 D:路线规划
 砾【碎】石路面的混合料中细料含量过多,将导致(    )。
 A:使施工不容易压实
 B:破坏粗集料的骨架作用,降低路面强度
 C:增强粘结力,增加密实度
 D:基本不透水,故水稳性好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
 A:平面设计
 B:纵断面设计
 C:横断面设计
 D:竖曲线设计
 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断面缩裂设置的横向接缝是(    )。
 A:缩缝
 B:胀缝
 C:施工缝
 D:纵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