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师大《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0003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哲学取向
B:心理学取向
C:忠实取向
D:背离取向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新课程强调:
A: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B:以教为中心,学围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绕教转
C: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_________。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远景发展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___________。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_。
A:泰勒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A:复习
B:实践
C:方法
D:拓展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
A:布卢姆
B:麦克尼尔
C:马斯洛
D:奥苏伯尔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
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
D:《隐性课程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不是________。
A:学校教学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教学问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___________?》。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______。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__________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B. 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C.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D. 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随机性
B:活动性
C:连续性
D:积极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__________。
A:决策研究的整合
B:理解研究的整合
C:实施研究的整合
D:评价研究的整合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_________。
A:理性教育学
B:思辨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活动教育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_________。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_____。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批判模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是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A:专业精神
B:奉献精神
C:舍己精神
D:具有爱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___________。
A: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___________。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_________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_________。
A:教师和学生
B:社会和生活
C:目标和过程
D:行为和目标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_。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____________。
A:课程目标
B:学生需要
C:社会需要
D:教师计划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___。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_________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A:教育思想
B:专业精神
C:教育智慧
D:专业人格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培养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终极性
B:时代性
C:学科性
D:活动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华虚朋
D:瓦根舍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_________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的描述。
A:长期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间接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教育评价包含()方面。
A:客观描述
B:价值判断
C:增值探索
D:成绩评价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
A:强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B:强化评价的选拔功能
C:体现过程性:过程——结论
D:关注差异(性):多元智慧 同学科的学习差异——基本共同要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我国传统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有()
A: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
B:名不副实的“教育实验”
C: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D:教师的“平庸化”现象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新课程生活性的教学理念在理论上强调:
A:教学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
B:教学注重从学生经验出发
C: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整合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价值观判断标准中的定量标准包括:
A:绝对参照标准
B:相对参照标准
C:价值引导(向导)
D:个体内差异参照标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从课程的要素或属性层面界定,界定方式为:
A:课程作为学科。
B: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C: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D:课程作为经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A:实践性
B:关联性
C:统一性
D:内在联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选择案例的要求有:
A:趣味性
B:代表性
C:典型性
D:针对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教育目的的特性是:
A:终极性
B:本体性
C:超越性
D:时代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骨干教师的素养, 包括:
A:政治向度
B:哲学向度
C:文化向度
D:经济向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