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0010

微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具有强大的降解与转化能力,主要因为微生物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6.()。
A:共转换代谢
B:共代谢作用
C:互交换过程
D:依存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危害评价是生物毒性评价概念的拓展,对生物个体来说,危害评价就是()。
A:毒素评价
B:毒性评价
C:毒害评价
D:毒理评价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氧化塘又称(),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A:稳定塘
B:独立沉淀塘
C:生物分解塘
D:化学处理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A:多种因素
B:单种因素
C:复合因素
D:综合因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监测生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对人为胁迫敏感并具有特异性反应的();2.选择遗传稳定、对人为胁迫反应个体差异小、发育正常的健康生物;3.选择易于繁殖和管理的常见生物;4.尽量选择既有监测功能又兼有其他功能的生物。
A:生物
B:微生物
C:细菌
D:真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A:重金属
B:金属
C:轻金属
D:复合重金属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态氧。
A:分子
B:液体
C:固体混合体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态破坏从农耕文明开始起就出现,直到今天愈演愈烈,成为引起()的重要因素,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A:全球环境变化
B:生态环境变化
C:生活环境变化
D:生活质量变化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多氯联苯是()的有机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A:天然
B:人工合成
C:来自自然
D:复合产物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是生态学和()中的重要概念。任何从事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A:自然科学
B:环境科学
C:基础科学
D:理论科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A:吸收
B:吸附
C:吞食
D:触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①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减少、浓度降低;②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
A:固定性
B:降低重金屑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C:生物可利用性
D:分化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氧平衡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常用一些反映水体氧平衡的指标来描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与总需氧量。
A:溶解氧
B:生化耗氧量
C:化学耗氧量
D:总有机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可经()和其他一些途径进入体内。
A:血液
B:呼吸道
C:消化道
D:皮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等。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噪声
D:地面沉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鳃、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A:呼吸道
B:鳃
C:消化道
D:皮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忙。一般概念认为,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与一些有害情况及对()的威胁相联系。由于系统的破坏、失误、考虑不周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这类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度量。
A:人群
B:环境
C:财产
D:社会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在()水平上的影响主要是对细胞的影响、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A:细胞
B:器官
C:体内
D:外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大气接纳有害污染物质的量超过(),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或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污染。
A:大气自净能力
B:污染物浓度增高
C:排放量超标
D:重金属含量过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生物学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A:研究生物
B:人为受损环境
C:生物空间
D:人们生活环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态监测是指对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通过不断监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及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的状况,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多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
A:空气
B:动植2物变化
C:外部大气圈
D:地下水等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于陆生植物来说,()是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器官,它们也是植物吸收污染物质的主要途径。
A:叶
B:根
C:皮
D:花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主要有:()。
A:土壤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和修复
B:植物和动物土壤有机农药的吸附降解和转化
C:石油污染海洋的生物修复
D:自然分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植物拒绝吸收污染物的保护作用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还会遇到生物体其他的抵抗作用。抗性植物具有使进入到体内的污染物变成安全、低毒的结合态的机制,使污染物不能达到敏感分子或器官,也不参加代谢,正常的新陈代谢可免遭扰乱。()均具有这种结合钝化作用。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中的其他成分
D:细胞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群落监测法是通过研究在污染环境下,生物群落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来监测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污染的最终结果之一是()。
A:敏感生物消亡
B:抗性生物旺盛生长
C:群落结构单一
D:生态环境变化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土壤中的其他物质的含量如()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降低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数量。
A:有机质
B:矿质元素
C:无机物
D:化合物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土壤污染特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土壤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对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土壤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
A:可治理性
B:隐蔽性和潜伏性
C:后果严重性
D: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毒性试验可分为:()。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慢性
C:慢性毒性试验
D:蓄积毒性试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是由很多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复合体,这些因子之间(),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在人类的影响和干扰下,某一个环境因子受损,也将导致其他环境因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将可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中,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都发生了变化。
A:相互作用
B:互相促进
C:相互制约
D:互补作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作用:()。
A:对农药的分解转化作用
B:对氰和腈的分解
C:对合成洗涤剂的分解转化
D:对化肥分解转化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态风险评价的四个组成部分为:()。
A:暴露评价
B:受体分析
C:危害评价
D:风险表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在()水平的影响主要是对生物种群的影响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A:种群
B:群落
C:单体
D:多体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N-亚硝基化合物是()的总称,俗称亚硝胺
A:亚硝胺
B:亚硝酰胺
C:亚硝酸盐
D:硝盐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多环芳烃污染(),并通过呼吸、饮食和接触等进人人体
A:大气
B:水体
C:土壤和食品
D:摄入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动物体内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过()排出,还有一个途径是通过皮肤随汗液排出。挥发性污染物及其代谢物还可以通过呼吸道随呼出气体排出。
A:肾脏随尿排出
B:其次是经过肝脏胆通过消化道随粪便
C:通过出汗排出
D:新陈代谢排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好的效果。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简称为污染。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净化生物是指能够把环境中的污染物吸人体内,并且能够在体内富集、降解,从而减少环境中污染物含量的生物体。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可包括:症状指标法、生长量指标法 根据污染区和清洁区植物生长量的差异,群落生态指标、生活力指标法、污染指数法、相关方程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空气中大量的温室气体积累的结果.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毒气体,放出氧气、杀菌、积累或降解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有很强的抗性,它们能够吸收、富集、降解、利用污染物,能够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而不受害。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测试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进入动物体后,在体内经过水解、氧化、还原或加成等一系列代谢过程,改变其原有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也相对减弱,加速了从体内的排泄过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强化物质或有特异功能的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某些动物)削减、净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化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类像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物一样,都需要从自然界中以植物和动物为对象获取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原料,同时将自己的代谢产物以及不能被利用和利用不完全的物质放到自然界。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重金属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的特点。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是污染处理和净化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要进入生物体内,首先要同生物体表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是外部排斥的结果。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