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0005

" 奉璋峨峨"中“峨峨”的意思是:
A:盛壮
B:很盛壮
C:不太盛壮
D:盛壮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因"引进动作行为的中介,理解为"通过……"的意思的是:
A: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史记商君列传
B:狄实灭卫,因桓耻而不书。(史通惑经)
C:善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 列传)
D: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孟子公孙丑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
A:指示代词(相当于"此")
B:系词
C:动词
D:名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
A: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进学解》)
B: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C:子路宿于石门。(论语宪问)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
A: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B: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C:子路宿于石门。(论语宪问)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
A:先秦以后
B:西汉以后
C:东汉以后
D:魏晋以后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
A:战国末期
B:汉代
C:魏晋时期
D:唐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
A:战国末期
B:汉代
C:魏晋时期
D:唐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
A: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B: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魏公子列传)
C: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
D: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朱子话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是"已普遍用作系词
A:先秦时期
B:汉代
C:六朝时期
D:唐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基本相同,表现为:
A:一般都能同数量词组合。
B:名词和名词组合,可构成联合词组、偏正词组或同位词组。
C:都能同动词组成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
D: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管仲俭乎”,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从语气上说,是疑问句;
B:从结构的繁简上说是单句;
C:从谓语的性质上说是形容词谓语句;
D:也是描写句;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基本相同,表现为:
A:一般都能同数量词组合。
B:名词和名词组合,可构成联合词组、偏正词组或同位词组。
C:都能同动词组成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
D: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中,介词词组
的结构形式是()
A:介词+宾语
B:宾语+介词
C:介词+形容词
D:形容词+介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字式产生后能在口语里取代先秦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的原因是:
A:政府规范统一。
B:"被"字式产生后在口语里取代先秦几种常用的被动式,是口语表达的需要。
C:先秦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在书面语的表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口语表达的需要。
D:文人的标新立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代汉语里,表示肯定判断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是",而采用下列格式表示:
A:"主语+谓语+也"式。
B:"主语+者+谓语"式。
C:"主语+谓语"式。
D:"主语+副词+谓语+也"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代汉语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灵活多样,下列句子中表示"对(向)宾语怎么样"的意义的是:
A: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左传隐公元年)
B: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C: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D:提弥明死之。(左传宣公二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动词句法功能同中有异是指:
A: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同中有异
B:动词充当定语的同中有异
C:动词充当状语的同中有异
D:动词充当谓语的同中有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且"连接分句表示选择的是:
A: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B: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C:河水清且直猗。(诗魏风伐檀)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不同表现为:
A: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助动词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助动词“能”、“可”、“足”、“欲”、“当”等组合,构成述宾结构。
B: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一般都不能同副词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副词直接组合。
C:在现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不能够成"连谓式"。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可用连词"而"连接,构成连谓式。
D: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所"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能同"所"字组合,构成"所"字结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把"乃"、"即"、"非"看作系词的疑点是:
A:如果把"乃"、"即"、"非"看作系词,那么,"必"、"皆"、"诚"、"素"、"亦"等也应该看作是系词,但持这种看法的人只承认"乃"、"即"、"非"是联系动词,而把"必"、"皆"、"素"、"诚"、"亦"等看作副词,这在情理上不能自圆其说。
B:在古代汉语里"乃"、"即"、"非"既可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也可用在动词谓语前。
C:如果"乃"、"即"、"非"是联系动词,它们应受副词的修饰,而事实恰恰相反。
D:经常修饰名词谓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管仲俭乎”,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从语气上说,是疑问句;
B:从结构的繁简上说是单句;
C:从谓语的性质上说是形容词谓语句;
D:也是描写句;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若”在古代汉语中可表
示()
A:假设关系
B:并列关系
C:顺承关系
D:选择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二人称的是:
A:台
B:汝
C:尔
D: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一人称的是:
A:吾
B:余
C:朕
D: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结构中是连动词组的是:
A: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
B:姜出而赋。(同上)
C:咏而归。(论语先进)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中,无定代词是()
A:莫
B:者
C:或
D:所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代汉 语的代词体系里现代汉语代词体系中所没有的是:
A:无定代词
B:辅助性代词
C:特指代词
D:疑问代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这句话是动词谓语句,也是陈述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中"与"是连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都有一部分名词能和代词组合,构成偏正词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现代汉语中,所有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尝试态动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现代汉语中“很”可以修饰部分名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项伯杀人”属于主谓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连词是独立性差,意义最不实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今汉语里,不及物动词一般都不带宾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为",用作介词,在用法上相同之处是都可用来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动作行为的目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都有一些动词可充当句子的定语,但定语和中心语的结合形式,古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今汉语的"为",用作介词,在用法上相同之处是都可用来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动作行为的目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不能够成"连谓式"。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可用连词"而"连接,构成连谓式。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尹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中"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中的"是"是强调前置宾语的助词,两个语句均属动宾结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吾乃梁人也。”是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助动词“能”、“可”、“足”、“欲”、“当”等组合,构成述宾结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 名词直接与数词组合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应用范围很窄,而且结合的形式固定,名词总是置于数词之后。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现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的词性为动词,它的作用是表判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后汉书吕布传)中,"自陈卓几见杀",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被杀",另一种理解是"(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杀了自己" 。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为"字式的介词"为"和"于"字式中的"于"一样,本身并不表示被动,只是引进行为主动者。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状语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状态的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先秦汉语里的"莫"绝大多数都是无定代词,汉代以后,"莫"始用作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副词,表示"不要"、"别"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