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天津大学《环境法学》在线作业一
奥鹏天津大学平时在线作业
《环境法学》在线作业一
(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环境破坏问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奥鹏天津大学平时在线作业 ),是中国环境立法的迅速发展时期。
A:从新中国成立到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前
B:从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从1979到1989年的10年间
D:从1970到1980年的10年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科学所称的环境是指围绕着( ),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即人类环境。
A:人群的空间
B:地球
C:生物圈
D:生物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科学以( )为研究对象。
A:整个生物界
B:人类
C:地球
D:自然资源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立法在法的( )上趋于一致。
A:影响范围
B:适用范围
C:调整范围
D:调整方向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保护法》总则第一条指出: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A:社会环境
B:生态环境
C:居住环境
D:自然环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法中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体现在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又调整( )的关系。
A:人与环境
B:人与自然
C:人与其他生物
D:自然与其他生物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以( )看待自然界时,产生自然资源的概念。
A:生物的生存条件及相互关系的角度
B:是否对人类有用的角度
C:静态眼光
D:能否利用的角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是( )。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巴黎协定》
C:《京都议定书》
D:《斯德哥尔摩公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法律是调整一定(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生活关系
B:社会关系
C:生产关系
D:人际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 )的推动下,全世界已经几乎不再生产和使用可能对臭氧层产生破坏的材料。
A:《斯德哥尔摩公约》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京都议定书》
D:《蒙特利尔议定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之中确立的国际商定目标是在( )以前使沿海和海洋保护区的面积达到10%。
A:2020年
B:2030年
C:2050年
D:2080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972年,联合国在( )召开“人类环境会议”。
A:巴黎
B:斯德哥尔摩
C:哥本哈根
D:东京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全球环境展望-5》指出,( )和经济发展被视为环境变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力。
A:科技发展
B:自然灾害
C:人口增长
D:工业活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目前,我国的( )正处于创建时期。
A:环保法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环境法
D:资源保护法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的总称
A:行为准则
B:行为标准
C:行为规范
D:道德规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法在中国的演变:( )——环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A:环境保护与环境防治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资源法
D:资源保护法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的目的是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化的状态,保存地球的原生状态。
A:环境保护
B:自然资源保护
C:能源保护
D:生态保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法的目的是要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其中不包括( )
A:居住环境
B:生活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系统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包括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是一种确定的引导。
A:指导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