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2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二
奥鹏教育南开大学平时作业
22秋学期(高起本1709-1803、全层次1809-2103)《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00002
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普查的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A:大尺度遥感广泛应用,促进了宏观生态学的发展
B:遥感技术的分散化
C:实用化与商业化
D:国际合作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从理论上来说,下列美国地区中受到物种入侵威胁最大的是()。
A:密西西比河流域
B:落基山脉
C:夏威夷岛
D:五大湖地区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一般来说,对树木年轮生长情况影响最大的是()。
A:温度
B:湿度
C:空气成分
D:污染物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的报告,下列国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是()。
A:奥鹏教育南开大学平时作业澳大利亚
B:挪威
C:加拿大
D:俄罗斯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生物圈并非构成一个单独的物理圈层,其分布情况是()。
A:主要集中在岩石圈,部分生活在大气圈和水圈
B:主要集中在大气圈,部分生活在水圈和岩石圈
C:主要集中在水圈和大气圈,部分生活在岩石圈
D:主要集中在水圈和岩石圈,部分生活在大气圈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中,()主要研究其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记录地物本身的能量,测量波段主要集中在()。
A:近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
B:远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
C:近红外波段和可见光
D:远红外波段和可见光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类比法预测主要是根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作为预测未来全球变暖引起后果的直接依据。
A:上新世大暖期
B:上新世小冰期
C:全新世大暖期
D:全新世小冰期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下列不属于全球变化的社会影响的是()。
A:人的生理与健康的影响
B:气候与降水量相互关系的影响
C:对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和发展的影响
D:研究人类社会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影响的能力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
B: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
C: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
D: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我国森林火灾累积受害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
A:11%
B:19%
C:21%
D:29%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从模型的时空尺度上分类,不包括()。
A:林窗模型
B:经验模型
C:协作性模型
D:过渡性模型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全球云量观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A:统计数据较少
B:直接观测难度较大
C:没有统一仪器观测
D:数量变化不稳定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研究我国元素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黑箱模式是指()。
A: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B: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C:选择典型的生态子系统,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D:选择典型的生态子系统,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降水量高且温度也高的地方一般会产生的植被是()。
A:荒漠
B:针叶林
C:落叶林
D:热带雨林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全球变暖直接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的方式不包括()。
A:增加平均水温,延长生长季节
B:增加夏季最高温
C:冬季变暖以缩短冰冻期
D:改变水、气和光等条件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全球变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
A:温室气体
B:厄尔尼诺
C:气溶胶
D:土地利用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
A:澳大利亚西北部
B:南美洲北部
C:美国西部
D:中亚地区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根据相关数据,在下列时间段中,全球整体温度最高的是()。
A:1100年-1200年
B:1300年-1400年
C:1500年-1600年
D:1700年-1800年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森林植被是大气二氧化碳源的观点最早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采用模型预测时,传统的植被-气候平衡模型没有考虑到()。
A: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的前置效应
B:气候对植被变化反应的前置效应
C: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的时滞效应
D:气候对植被变化反应的时滞效应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A:时间长度
B:变化强度
C:影响范围
D:造成后果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根据全球初级生产力分布图,下列地区中生产率最高的是()。
A:俄罗斯东部
B:澳大利亚西南部
C:非洲北部
D:美国东南部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
A:枝干
B:根部
C:叶片
D:土壤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对生物产生一定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生物、人为因子等。()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根据相关研究,地球上40万年来平均温度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陆地植被蒸腾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切生命成分及其功能的基础。()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地球内部能量主要是以热能和机械能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随着南北极臭氧层空洞加剧,南北极的紫外线的总量已经远远高于低纬度地区。()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研究表明,在水分供应出现紧张时,植物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表现的正效应更大。()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不同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性和温度的要求不一样,水温升高势必使一些喜爱高温的生物数量增加,而适应低温生活的生物数量减少,以致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当氮素不足时,即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的产出也不一定升高。()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大气圈是所有圈层中化学循环最快的圈层。()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在草本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中,除农作物的谷物外,大都以落叶、落枝和桔杆还田的形式返回到生态系统中。()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对植被来说,最基础的化学循环就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全球各类气溶胶的释放量中,占比最多的是人工源中的初生气溶胶。()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根据吉良分类系统,温暖指数是采用月平均气温高于10摄氏度的总和作为植物生长的热量条件。()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根据TEM模型的预测,只有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对全球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改变远大于只有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DEMETER用模拟的古气候、古植被类型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作为主要的输入参数,来估算全新世中期全球古植被的NPP和碳贮量。()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移保护、离体保护三种。()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遥感技术系统可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动态式三种。()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相较于研究自然环境,遥感方法对于城市化过程的时空格局研究优势不明显。()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研究全球变化过程中,感热密度分析法有效地解决了仪器不统一导致产生误差的情况。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一般来说,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
一氧化碳释放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等人类活动,因此,其浓度是北半球高于南半球。 ()
A:对
B:错
正确答案获取微信:4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