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奥鹏远程教育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0009

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态氧。
A:分子
B:液体
C:固体混合体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是生物抵抗污染胁迫的-条重要途径,但目前有关这一抗性途径的分子机理仍知之甚少,-些实验结果甚至相互矛盾,一般认为生物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的机理与生物外分泌物有关,如()。
A:植物的根分泌物
B:植物的根抗性
C:植物根抗渗透性
D:植物的根分解能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
A:物质之间
B:生态之间
C:环境之间
D:人类与环境这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氧化塘又称(),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A:稳定塘
B:独立沉淀塘
C:生物分解塘
D:化学处理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A:重金属
B:金属
C:轻金属
D:复合重金属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
A:有害影响
B:农药
C:化肥
D:水源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等气体物质的大量聚集,可以吸收近地表的太阳长波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地表,从而使地表增温的现象。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氯气
D:二氧化硫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监测生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对人为胁迫敏感并具有特异性反应的();2.选择遗传稳定、对人为胁迫反应个体差异小、发育正常的健康生物;3.选择易于繁殖和管理的常见生物;4.尽量选择既有监测功能又兼有其他功能的生物。
A:生物
B:微生物
C:细菌
D:真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危害评价是生物毒性评价概念的拓展,对生物个体来说,危害评价就是()。
A:毒素评价
B:毒性评价
C:毒害评价
D:毒理评价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A:多种因素
B:单种因素
C:复合因素
D:综合因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态风险评价的四个组成部分为:()。
A:暴露评价
B:受体分析
C:危害评价
D:风险表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忙。一般概念认为,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与一些有害情况及对()的威胁相联系。由于系统的破坏、失误、考虑不周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这类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度量。
A:人群
B:环境
C:财产
D:社会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毒性试验可分为:()。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慢性
C:慢性毒性试验
D:蓄积毒性试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在()水平的影响主要是对生物种群的影响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A:种群
B:群落
C:单体
D:多体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在()水平上的影响主要是对细胞的影响、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A:细胞
B:器官
C:体内
D:外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A:扩散
B:迁移
C:转化
D:消耗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水体是指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等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是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
A:悬浮物质
B:溶解物质
C:底泥
D:水生生物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大气接纳有害污染物质的量超过(),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或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污染。
A:大气自净能力
B:污染物浓度增高
C:排放量超标
D:重金属含量过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①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减少、浓度降低;②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
A:固定性
B:降低重金屑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C:生物可利用性
D:分化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外源性污染物进人动物体后,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损伤和病变,甚至死亡。动物与植物一样,能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作出一系列应答,以减少毒物对自身的伤害,从而获得对污染环境的抗性。动物的抗性机理也可以划分为()等几种途径。
A:拒绝吸收
B:结合钝化
C:分解转化
D:排出体外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与植物、动物一样,微生物对污染环境也具有抗性,甚至更强。由于()和生态上与植物、动物很不相同,所以它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机理在有些方面有别于前两生物。一般来说,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也可分为避性、分解转化等途径。
A:温度抗性
B:微生物在形态
C:生理生化
D:活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抗性的利弊:一般说来,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对人类有利。抗性生物之所以能够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正常生长繁殖,其中它们对环境污染物的()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A:富集
B:分解
C:转化
D:排他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是由很多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复合体,这些因子之间(),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在人类的影响和干扰下,某一个环境因子受损,也将导致其他环境因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将可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中,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都发生了变化。
A:相互作用
B:互相促进
C:相互制约
D:互补作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测试的方式很多,根据生物测试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测试方式。
A:短期测试方式
B:中期测试方式
C:长期
D:定期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在()水平上的影响包括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A:生物化学
B:分子
C:生物个体
D:生物群落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自然环境是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A:活动空间
B:人类生活
C:生产
D:人类生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生物学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A:研究生物
B:人为受损环境
C:生物空间
D:人们生活环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植物最有害的大气污染物是()、氟化氢和乙烯等;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臭氧
D:过氧酰基硝酸酯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鳃、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A:呼吸道
B:鳃
C:消化道
D:皮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室气体主要有()和臭氧等,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氧化亚氮
D:氯氟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植物拒绝吸收污染物的保护作用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还会遇到生物体其他的抵抗作用。抗性植物具有使进入到体内的污染物变成安全、低毒的结合态的机制,使污染物不能达到敏感分子或器官,也不参加代谢,正常的新陈代谢可免遭扰乱。()均具有这种结合钝化作用。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中的其他成分
D:细胞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和海洋生物修复等。
A:土壤污染生物修复
B:水污染生物修复
C:大气污染生物修复
D:沉积物生物修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土壤污染特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土壤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对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土壤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
A:可治理性
B:隐蔽性和潜伏性
C:后果严重性
D: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监测是利用()、个体、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等层次上的变化对人为胁迫的生物学响应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
A:生物分子
B:细胞
C:组织
D:器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表现为:①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体;②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③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较难;④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作用而发生转化、降解而形成新的污染物;⑤不同污染物常常联合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与原有污染物不同的危害作用。
A:空气
B:物理
C:化学
D:生物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是外部排斥的结果。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水域抗酸化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岩的地质学特征和集水区土壤性质和特征。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重金属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的特点。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可包括:症状指标法、生长量指标法 根据污染区和清洁区植物生长量的差异,群落生态指标、生活力指标法、污染指数法、相关方程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降解是指由于生物的作用,把污染物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实现污染物的分解或降解。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形态结构监测:在此类监测方法中,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的就是利用生物对空间进行监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强化物质或有特异功能的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某些动物)削减、净化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毒气体,放出氧气、杀菌、积累或降解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有很强的抗性,它们能够吸收、富集、降解、利用污染物,能够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而不受害。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由于溶解于水中的污染物比在大气中的扩散速度快,加上很多物质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因此当湿度大时,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往往也增加,积累的量也小。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好的效果。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其效应。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是污染处理和净化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