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奥鹏远程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0004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
A:先秦以后
B:西汉以后
C:东汉以后
D:魏晋以后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是指以动词为中心词
构成的词组
A:动词词组
B:名词词组
C:形容词词组
D:介词词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
A:指示代词(相当于"此")
B:系词
C:动词
D:名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
B: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
C: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是祈使句的是:
A:冬,晋文公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C: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D:臣请入。(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介词"以"主要用来表示工具的是:
A:寿毕,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B:余船以次俱进。(资冶通鉴汉纪)
C: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
D: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韩诗外传》卷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
A: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B: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D: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中()都不充当
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
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表示
说话的各种语气。
A:谦词
B:语气词
C:叹词
D:助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颇"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减轻或数量的减少的是:
A: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观蛟龙。(《论衡别通》)
B: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李白《猛虎行》)
C: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徐霞客《游白岳日记》)
D: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史记河渠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B:百里奚举于市。(同上)
C: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D: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A:主语
B:宾语
C:谓语
D:定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动词句法功能同中有异是指:
A: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同中有异
B:动词充当定语的同中有异
C:动词充当状语的同中有异
D:动词充当谓语的同中有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里代词体系的差异包括:
A:总体体系的差异;
B: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
C: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
D:疑问代词体系的差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若”在古代汉语中可表
示()
A:假设关系
B:并列关系
C:顺承关系
D:选择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今代词 在语法上 共同
点是()
A:起替代作用
B:起指示作用
C:都做主语
D:都做中心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中,介词词组
的结构形式是()
A:介词+宾语
B:宾语+介词
C:介词+形容词
D:形容词+介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从词组的个体性特点出发
,根据构成词组的中心词
的词性可将词组分为()
A:形容词词组
B:动宾词组
C:动词词组
D:名词词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中,无定代词是()
A:莫
B:者
C:或
D:所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属于实词的是()
A:形容词
B:语气词
C:副词
D:叹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二人称的是:
A:台
B:汝
C:尔
D: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且"连接分句表示选择的是:
A: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B: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C:河水清且直猗。(诗魏风伐檀)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仍"用作副词表示动作的频繁的是:
A:寿星仍出,渊耀光明。(史记封禅书)
B:晋仍无道而鲜胄。(国语周语)
C:勋谓虞、绍曰"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后汉书盖勋传)
D:白居易《早兴》诗:"半销宿酒头仍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指示代词"之"、"其"可以兼表()人称
A:一般兼第三人称
B:也可兼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C:只能兼表第三人称
D:只能兼表第一、第二人称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根据句子表达的语气,古今汉语的句子都可分为:()
A:陈述句
B:疑问句
C:感叹句
D:祈使句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询问句,还可根据询问的方式分为:
A:反问句
B:是非问句
C:特指问句
D:选择问句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代汉语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灵活多样,下列句子中表示"对(向)宾语怎么样"的意义的是:
A: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左传隐公元年)
B: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C: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D:提弥明死之。(左传宣公二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所"字结构的组合式多样,既可以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也可跟()组成"所"字结构。
A:动词词组
B:形容词
C:名词
D:介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一人称的是:
A:吾
B:余
C:朕
D: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尹 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中"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中的"是"是强调前置宾语的助词,两个语句均属动宾结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言"、"思"、"有"在《诗经》中常见,它们在诗句中并不表示词和词或句和句之间的语法关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代汉语都没有重叠形式。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助动词组合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今汉语里,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所处的位置固定,都处于句尾。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在句中一般都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者"字结构的后边可以加上相应的名词,由"者"字结构转换成定中词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它的位置总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是置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
边,不能远离动词或形容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墨子非攻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今汉语里,不及物动词一般都不带宾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先秦汉语里的"莫"绝大多数都是无定代词,汉代以后,"莫"始用作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副词,表示"不要"、"别"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在句中一般都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被"字带施事者的被动式产生于东汉末。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这句话是动词谓语句,也是陈述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否定式中必须有否定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子归,何以报我?”是宾语前置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曾"作副词是表示事情发生在过去,与"曾经"的用法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为"字式的介词"为"和"于"字式中的"于"一样,本身并不表示被动,只是引进行为主动者。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的体系还不够完备,严格说来,?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动补词组除了主要充当谓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动补词组除了主要充当谓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连词“而”都可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或转折。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