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师大《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0003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个第三人称代词是
A:渠
B:伊
C:他
D:其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颇"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减轻或数量的减少的是:
A: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观蛟龙。(《论衡别通》)
B: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李白《猛虎行》)
C: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徐霞客《游白岳日记》)
D: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史记河渠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B: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D: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B:百里奚举于市。(同上)
C: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D: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介词"以"主要用来表示工具的是:
A:寿毕,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B:余船以次俱进。(资冶通鉴汉纪)
C: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
D: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韩诗外传》卷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是"已普遍用作系词
A:先秦时期
B:汉代
C:六朝时期
D:唐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
A:""是"
B:"斯"
C:"兹"
D:"夫"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因"引进动作行为的中介,理解为"通过……"的意思的是:
A: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史记商君列传
B:狄实灭卫,因桓耻而不书。(史通惑经)
C:善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 列传)
D: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孟子公孙丑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凡能充当句子成分的都
是()
A:实词
B:虚词
C:叹词
D:助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中()都不充当
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
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表示
说话的各种语气。
A:谦词
B:语气词
C:叹词
D:助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代汉语里,表示肯定判断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是",而采用下列格式表示:
A:"主语+谓语+也"式。
B:"主语+者+谓语"式。
C:"主语+谓语"式。
D:"主语+副词+谓语+也"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代汉语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灵活多样,下列句子中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的是: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二人称的是:
A:台
B:汝
C:尔
D: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下列表示第二人称的是:
A:台
B:汝
C:尔
D: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仍"用作副词表示动作的频繁的是:
A:寿星仍出,渊耀光明。(史记封禅书)
B:晋仍无道而鲜胄。(国语周语)
C:勋谓虞、绍曰"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后汉书盖勋传)
D:白居易《早兴》诗:"半销宿酒头仍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代汉语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灵活多样,下列句子中表示"对(向)宾语怎么样"的意义的是:
A: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左传隐公元年)
B: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C: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D:提弥明死之。(左传宣公二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代词在语法上的共同
点是()
A:起替代作用
B:起指示作用
C:都做主语
D:都做中心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属于虚词是()
A:介词
B:连词
C:形容词
D:数量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基本相同,表现为:
A:一般都能同数量词组合。
B:名词和名词组合,可构成联合词组、偏正词组或同位词组。
C:都能同动词组成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
D: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管仲俭乎”,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从语气上说,是疑问句;
B:从结构的繁简上说是单句;
C:从谓语的性质上说是形容词谓语句;
D:也是描写句;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表疑问,除了用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之外,还经常用一些固定结构或习惯句式,如:()
A:"如何(若何、奈何)"、"何如"
B:"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
C:"孰…与"、"孰与"
D:"何…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A:主语
B:宾语
C:谓语
D:定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介词"与"用作引进动作的涉及对象的是:
A: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B:昼累累与人兼行。 (柳宗元《三威》)
C:昔者楚人与越人战与江。(墨子鲁问)
D:吴王夫差与句践禽,死于干隧。(战国策秦策)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字式产生后能在口语里取代先秦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的原因是:
A:政府规范统一。
B:"被"字式产生后在口语里取代先秦几种常用的被动式,是口语表达的需要。
C:先秦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在书面语的表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口语表达的需要。
D:文人的标新立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名词词组表示判断的是:
A: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宣公二年)
B: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
C: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D: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下列句子中连词"则"表示假设的是:
A: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史记项羽本纪)
B: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史记循吏列传)
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D:至,则国王离。(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由否定词()构成的否定句,宾语是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置于动词前。
A:"不"
B:"毋"
C:"未"
D:"莫"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今汉语的动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
A:动宾词组,宾语置于动词前是正常的词序
B:结构形式都是以动词为主体
C: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动宾词组(或叫述宾词组)、动补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动词联合词组、连动词组等。
D: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吾乃梁人也。”是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他哼了一声”中的叹词
在句中充当了句子成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第 三人称代词"之"、"其"是由指示代词兼任的,因此在充当句子成分上有较大的区别。"之"字只作宾语,"其"字只作定语,都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汉语里,量词的体系还不完备,只有计算人或事物单位的物量词,没有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是用数词直接置于动词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项伯杀人”属于主谓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得"、"地"大约产生在唐代,宋以后逐渐增多。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被"字带施事者的被动式产生于东汉末。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今汉语的"为",用作介词,在用法上相同之处是都可用来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动作行为的目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现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的词性为动词,它的作用是表判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今汉语里,动宾词组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不能充当句子的宾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今汉语里,不及物动词一般都不带宾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的体系还不够完备,严格说来,?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墨子;非攻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它的位置总是置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
边,不能远离动词或形容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现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的词性为动词,它的作用是表判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今汉语的连词“而”都可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或转折。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今汉语里,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所处的位置固定,都处于句尾。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这句话是动词谓语句,也是陈述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现代汉语中,所有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尝试态动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它的位置总是置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
边,不能远离动词或形容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公入而赋”是连动词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吾乃梁人也。”是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