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0002

(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A:伦理道德批评
B:社会历史批评
C:审美批评
D:心理学批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等属于( )。
A:文学哲学
B:文学社会学
C:文学心理学
D:文学符号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A:现实型文学
B:理想型文学
C:象征型文学
D:想象型文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 )。
A: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B: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D: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A:诗
B:小说
C:剧本
D:散文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就是把过去的经验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或意念)在某种新刺激下唤醒,再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A:灵感
B:直觉
C:想象
D:联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A:共鸣
B:净化
C:领悟
D:延留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A:现实型文学
B:理想型文学
C:象征型文学
D:想象型文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A:现实型文学
B:理想型文学
C:象征型文学
D:想象型文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是指读者由于作品意蕴的感染,而继共鸣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A:共鸣
B:净化
C:领悟
D:延留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A:伦理道德批评
B:社会历史批评
C:审美批评
D:心理学批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其中,( )是指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A:作品形象的异变
B:情感的异变
C:思想观念的异变
D:作品情节的变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A:意识
B:无意识
C:灵感
D:直觉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
A:心理学批评
B:语言学批评
C:文化批评
D:审美批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A:共鸣
B:净化
C:领悟
D:延留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 )这些要素或环节构成。
A:世界
B:作者
C:作品
D:读者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是指( )。
A: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
B: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
C: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D: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的选择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应具有( )
A:单一性
B:主导性
C:层次性
D:多样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创作动机的动态轨迹可描述如下( )。
A:由作家的内在需要所鼓动
B: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形成易感点
C:与某种外部刺激相迎合之后所带来的极强的行动力量
D: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这些心境产生的原因有( )。
A:社会生活状况
B:个人境遇
C:读者的身体状况
D:自然环境因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从文学心理学角度讲,回忆的发生是外在刺激或内在需要与创作中心意念挂钩时的神经传导活动。常见的回忆方式有( )。
A:直接回收法
B:挨次扫描法
C:按层次推论
D:深沉思索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 ),以及艺术交往论,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A:文学活动论
B:文学反映论
C:艺术生产论
D: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因而文学接受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读者进行文化价值阐释、品味或品评兴趣的属性。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包括( ),以及宗教价值、哲学价值等方面。
A:民俗学价值
B:社会学价值
C:历史学价值
D:政治学价值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包括( )。
A: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B:典型环境逼迫人物行动,制约人物性格发展
C:典型人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包括( )。
A: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B: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C: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D: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艺术发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现的心理特征包括( )。
A:它是作家心灵的一种领悟
B:它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结合
C:它是外在机缘的某一突出介质与作家某一内心体验的契合
D:艺术发现的结果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或事件),只是把新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形成一个新的创造物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充当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作品的状况。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 )。
A:足够的材料和感情积累
B:特殊的气氛和契机
C:综合心力的开发
D:先天的禀赋、气质,以及后天的本领、技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包括回忆和沉思,(  )等内容。
A:想象与联想
B:灵感与直觉
C:理智与情感
D:意识与无意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 )。
A:是一种情感性评价
B: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具有超功利性
C: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D: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它的基本特征有( )。
A: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D:最强调韵律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作家、艺术家应该体验人民的生活,了解人民的愿望,认清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作用,才能更好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从事为人民服务的文学创作。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即兴和推敲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各有与缺点,既不可绝对地分开,也不可绝对地扬此抑彼,或抑此扬彼。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符号式意象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其显著特征就在于有故事情节。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形态,其最基本的属性是审美的价值属性,文学的审美价值是文学显著地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征之所在。因此,文学接受首先表现为审美活动。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基本特征。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学创造的材料不是储存在其内心的一种精神现象(或记忆中的表象),而是独立于创造者(作家)之外的物质现象。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理智与感情在文学创造中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促进,共同对同一创造过程起作用。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沉思是由此形象(意念)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或意念),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或意念)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持续过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作家是在对生活的规律性认识和观照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同历史理性血肉般联系在一起,体现为“善”与”真”两个价值取向的交合。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中国画强调抓住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构筑视觉意象,中国抒情诗也常常借用这种方法,用简洁的画面描写来象征性地表现。但是,抒情诗的画面往往比绘画更多主观色彩,常通过一些点明情感性质的词语赋予景物主观色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很好的例子。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风格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体制、样式、类型中,只有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以恰当的文体,才能呈现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到风格。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不断进行探索和实验的一个过程,这里,既有对资产阶级艺术的继承和“扬弃”,更有对社会主义文学独特的艺术规律的实验和探索。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日常个性不能直接形成文学风格,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转变为创作个性,才可能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创作个性是位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之间的中间环节,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之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通过画面来表达情感,虽不言情,而情藏景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艺术概括的定义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个别特殊即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到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文学接受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常常呈现出一致与不一致的情况,前者为顺向相应,后者为逆向遇挫。真正伟大的作品在被阅读过程中应该完全顺向相应。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