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一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一-0002
我们今天知晓的透视图法及其依据的全部原理,由英国数学家泰勒在( )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中确立。
A:1713
B:1714
C:1715
D:1716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日光自正上方照射方形斜面,斜面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称为( )。
A:斜面底迹面
B:斜面上迹面
C:斜面中迹面
D:上斜面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物体明暗的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 )。
A:大气透视
B:消逝透视
C:线透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为有效的方法。
A:大气透视
B:消逝透视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C:线透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法国透视学者( )首先著文论述全景画的透视。
A:瓦伦辛纳斯
B:泰勒
C:玛尔顿
D:巴尔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画各种立足面上的人物高度包括以下( )以及画斜面上的人高及画斜面和平地上的人高等几个方面。
A:画平地上的人高
B:画高台面上的人高
C:画地面和台面上的人高
D:画不规则坡面上的人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三种()。
A:大气透视
B:消逝透视
C:线透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中国传统绘画和西画的透视处理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绘画通常采用( )。
A:多视点
B:高视高
C:远视距
D:等高线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斜俯视和斜仰视的方形物体有四种陈放状态,分别为( )。
A:平行俯视
B:余角俯视
C:平行仰视
D:余角仰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平行透视图方体透视图三种边线的透视方向是( )。
A:垂直
B:水平
C:向心点
D:平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轴测图格式归纳为三类( )。
A:平面轴测
B:立面轴测
C:均角轴测
D:广角轴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平行透视、余角透视及其他透视场景中,要对一定深度的矩形作相等或不相等的分割,或按已定深度作等长或不等长的延伸,求深的处理方法有( )。
A:对角线求中
B:对角线分割
C:平行变线分割
D:延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画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距离感的表现方法有()。
A:图形层叠表现
B:明暗阴影表现
C:色彩关系
D:画笔的粗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光线照射物体,因被其它物体遮挡受不到光线照射的物面被称为( )。
A:亮面
B:暗面
C:阴面
D:影面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视高法的基本画法有( )。
A:以视高为“尺”
B:以地平线为“准绳”
C:以景物为“线”
D:以自身为“基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余角透视方体的三组棱边,映现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分别垂直、向左余点和向右余点。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余角透视方形平面两对边线,同画面所成两个夹角相加为90度角,两角互为余角,故称为余角透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透视图和摄影一样,摄取的是景物瞬间形象,当镜头对准场景中央(心点)按动快门的刹那,便摄取了整个场景的图像。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透视作为数学和几何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对其研究始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于18世纪中叶。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方物转动时,在心点左右的余点位置发生变化,存在反比例关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光滑的物面,都能反射其它物体的形状,使人看到在物面的“里面”有着和外面相同的物体,这种物面称反射面。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由画者眼睛引出两条同方形景物两组平边线平行的视线,视线在心点左、右视平线上交得的两点,即方物的左余点和右余点位置。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近视距物面宽,远视距物面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斜面由平边和斜边组成。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根据光源的远近不同,阴影分为日光阴影和灯光阴影。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日光阴影画法的光线来自光灭点,棍杆投影聚向影灭点。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将立方体作90度的旋转,从平行透视开始到平行透视结束,其间可以观察到所有角度的余角透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不同的心点位置设定有不同的构图效果。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俯仰有正斜之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水面的反影称为倒影。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日光光源遥远而光度强,地球接受的光线成平行装行进。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垂直、水平、向心点是平行透视单件方体边线的透视方向。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近视距构图,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突出了近处物体的形象,使观者印象强。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目线就是过目点平行于视平线的横线,是寻求视平线上的灭点的角度参照线。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任何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无限延伸,其透视的尽头会消逝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称为灭线。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画水面反影使用的垂直杆是垂直于地面的原线。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通常,按照三棍杆的投影规则,运用地平线上直立杆影灭点,就可以画出物体的日光阴影。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传统西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同摄影一样,称定点透视,或焦点透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相对于平行透视方物对画面平行而言,余角透视对画面成角度的,故又称为成角透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画方形物的透视就是要画好方物边线的透视方向和透视长度。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向两侧余点汇聚的变线斜度,在近视距构图中陡斜,在远视距中平缓。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反射而成的景物形状称反影也称为虚像。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视平线上方的灭点都是升点。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远视距构图能充分描绘远近人物形象及周围环境。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画面平行的直线叫做原线。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斜线的状态标志在两方面:一是它的水平方向,即斜线底迹线对画面的关系。二是他对水平地面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透而视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文艺复兴以来,不少情节性绘画作品将心点置于画中主体人物处,用向心点的辐射线造成视觉焦点,如画作《最后的晚餐》。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视高,是画者对景作画时眼睛离开被画物体放置面的高度。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要画出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关键在于定出物体的透视高度。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