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0007

平衡理论是()于1946提出的。
A:海德
B:海默
C:霍夫兰
D:卡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认知不协调理论最初由费斯廷杰于()年完成的。
A:1956
B:1958
C:1957
D:1955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归因指的是(??? )。
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C: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费斯廷杰提出了(??? )。
A:自我知觉理论
B:归因理论
C:控制源理论
D:认知不协调理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侵犯行为是(??? )。
A: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意向.
B: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C: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动机.
D: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生命个体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指对于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人,异性有高于同性的特别行为促进作用。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他人助长
D:性别助长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A:社会干扰
B:社会惰化
C:他人助长
D:性别助长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A:助人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反社会行为
D:利他行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A:个人影响
B:社会影响
C:从众
D:服从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指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出现的逃避反应。
A:禁果逆反
B: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阈限逆反
D:超限逆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交距离的近范围为()英尺
A:1.5~2.5
B:12~15
C:2.5~4
D:4~7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称为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也就是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A:印象控制
B:归因控制
C:感觉控制
D:意识控制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态度的维度
A:指向
B:强度
C:深度
D:向中度
E:外显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影响服从的因素有()
A:他人的支持
B:行为后果的反馈
C:个性因素
D:社会压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1958)通过分析典型的态度变化例证,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的。这三个阶段包括()。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沟通能力自我提高的途径有()
A: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B:编制改善沟通的自我计划
C: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D:评价他人的沟通状况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琼斯等人1982年总结了人们主要的特殊自我表现策略,包括()等五种。
A:逢迎
B:恫吓
C:自我抬高
D:显示
E:恳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有效沟通的特点是(??? )。
A: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
C:沟通并不需要及时
D:沟通是一个过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A:经验的情绪后果
B:需要的满足
C:知识
D:家庭
E:参照群体
F:文化因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逆反心理包括()三种形式
A:超限逆反
B: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禁果逆反
D:年龄逆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背景因素包括()
A:心理背景
B:物理背景
C:社会背景
D:文化背景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沟通的类型包括()
A: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
B: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C: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D: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E:个人沟通与人际沟通
F:群体沟通与大众沟通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卡内基(1938)曾经总结出多种与别人成功相处的技巧,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A:避免争论
B:尊重别人意见,避免直接指责
C:如果自己错了,就很快坦率承认
D:真诚地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理解别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心理学调查法包括(??? )。
A:记录法
B:问卷法
C:测验法
D:访谈法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的心理交往需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形成起来的,他们分别是()。
A:印刻
B:本能需要
C:条件作用
D:社会作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侵犯的社会学观点认为()
A:侵犯可以通过强化培养
B:侵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
C:去学习与再学习过程可以减少侵权
D:侵犯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认知不协调通常在四种情况下出现
A:逻辑的违背
B:文化价值的冲突
C:观念层次的冲突
D:新旧经验的矛盾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印象的定向作用包括: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久因效应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想象的群体压力不会导致从众。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敏感性训练是一种从团体心理疗法发展起来的团体训练技术。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沟通过程的要素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四部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就称为“冒险转移”。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交换论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一个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奖励,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通过广播、电视等实现的沟通称作口语沟通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投射作用指人由于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在一种行为上的理由不充分时,会有一种自动寻求补充理由,以维持自己的认知协调。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理由不充分效应”。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内隐人格理论出自心理学家凯利(1955)。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仅仅取决于别人喜欢我们的程度。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触摸被认为是人际交往最有力的方式。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基本命题是:行为与性格选择决定于有关行为和态度对于个人的价值。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于高权威的传达者,发出的信息与个人原有态度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改变量最大。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个体选择比较的对象一般是与自己在各种自然和社会的特征上相接近的人。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觉察者的情绪状况不会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准确是沟通成功的前提。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