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北京语言大学《唐宋古文研究》在线作业一
奥鹏教育北京语言大学平时在线作业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平淮西雅》是( )的作品。
A:李华
B:韩愈
C:柳宗元
D:元结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苏轼在( )对道统说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指出“圣人之道日以远矣。”
A:《欧阳修祭文》
B:《中庸论上》
C:《日喻》
D:《文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行文用语,还是先秦文章的语气,开唐宋古文。
A:《史记》
B:《汉书》
C:《文选》
D:《吊屈原文》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
A: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
B:提出了道统说
C: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
D: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A: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
B: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
C: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
D: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唐初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文学标准“合其两长”的人是( )。
A:唐太宗
B:魏征
C:颜师古
D:陈子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
B: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C:文章缺乏独创性,只是模仿先秦两汉的文体文风
D:统治阶级推广意志力不够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的三个阶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柳开、王安石为第一阶段
B: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为第二阶段
C:欧阳修以后为第三阶段
D:第二个时期,以杨亿《西昆酬唱集》和时文为代表的文风风靡一时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
A: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
B: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
C: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
D:提倡“常”、“自然”“简”、“易”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洛州张司马集序》是( )的名作。
A:张说
B:刘知几
C:苏颋
D:宋璟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以下属于柳开革新变古所针对的对象的是( )。
A:杨亿
B:西昆体
C:五代体
D:刘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道法孔孟
B:文以载道
C:文必与道俱
D:尊孔排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韩愈生平认识有误的是( )
A:韩愈,奥鹏教育北京语言大学平时在线作业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后人称为韩吏部,死谥文公,称韩文公
B:他以文章为工具,试图通过排斥异端来达到建立新型儒学道统的目的
C:韩愈说他写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
D:他敢于抗颜为师,奖掖后进,选拔人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吾文如万斛泉水,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出自苏轼( )。
A:《韵语阳秋》
B:《答谢民师书》
C:《文说》
D:《江行唱和集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不平则鸣之说在韩愈( )中提出来的。
A:《送高闲上人序》
B:《原性》
C:《谢自然》
D:《送孟东野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宋代古文的发展,《宋史文苑传序》第三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指斥魏晋以来的文风浮华不实,但这篇上书本身却是一篇骈文。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散文二字是西方文化东渐的产物,prose、eassy正好与汉语“散文”一词对应。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韩愈标举道统,排除了佛老杨朱之道,继承并发展了两汉经学以后发展起来的儒术。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唐代贞元后期(785—804),韩愈、柳宗元相继登上文坛,散文文体和文风改革出现了全新局面,古文在文坛上占据主导地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韩愈古文的“高”是指其古文创作的闳中肆外、气势逼人的高古之风。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郁达夫认为散文二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的文化产物。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传统散文恰是文字的散文,不是文学的散文。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骈、散之别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先秦时期人们使用“文”时的狭义则泛指所有学术与文献典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